UG环球官网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范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中国梦孝敬力量

经济日报:国企革新的成绩与经验

来源: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浏览量:

宣布时间:2013-06-05

  革新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革新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革新的中心环节。站在新的生长起点上、在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要害时期,再一次回首国有企业革新的成绩、总结好的经验,关于我们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作用,推动经济连续健康生长很是重要。


  


  国有企业革新是以革新为动力、用革新的步伐破解生长难题的乐陈规范。革新开放以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卖力,国有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治理自主权。凭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革新偏向,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调解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职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涤讪了开端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革新的偏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离开、治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治理体制革新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国家要制定执规律则,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划分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治理体制。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革新,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革新,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速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和制度。


  随着革新的深入,国有经济结构和结构调解力度加大,大大都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革新,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逐步规范,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加速,国有企业治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爆发深刻变革。国有企业革新给国有企业生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上世纪90年代末,受国际海内经济形势影响,国企仍大面积陷入困境。但今天,我国生长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至公司、大集团,摊开搞活了一批国有中小企业,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明显,为国民经济坚持连续、快速、健康生长作出了重要孝敬。


  突出体现为,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宁静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要害领域集中,影响力、控制力不绝提升。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担负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所有的基础电信效劳,发电量占全国的50%多,生产了全国凌驾60%的高附加值钢材、70%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国有经济结构的调解优化,为科技立异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提供了条件,也大大提高了其辐射、发动能力。这些年来,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革新力度加大。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制,央企60%以上的营业收入、80%以上的净利润集中在上市公司,40多家央企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的方法,国有企业广泛吸纳非国有的社会资本,扩大了国有经济的辐射规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对公共财务的孝敬更为直接。尽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但始终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2007年起,国有企业开始向国家上缴红利,上缴比例稳步上调,目前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约3000亿元。2012年,117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3万亿元,上缴税金1.9万亿元。国有股权划拨全国社会包管基金,使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可靠的社会包管。国资委统计,到2011年底,已有2119亿元的国有股权转让收益划归社保基金。中央企业还划转到全国社保基金83.94亿股,为社保基金提供恒久收益。


  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成为特殊时期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依托。2008年底到2009年中,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攻击。面对严峻形势,国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基础设施、保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稳定、保就业,不计得失,展示了要害时期的社会继续。汶川地动、玉树地动、芦山地动,中央企业第一时间奔赴抗灾一线,抢修电网、通讯、交通设施,以最快速度买通“生命通道”。


  


  虽然,我们也要看到,国有企业革新和生长是一个不绝探索、不绝实践、不绝完善的历程。目今国有企业仍然保存着市场有效竞争缺乏、国有资产监督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保存,让许多人对国有企业爆发了许多误解甚至过失认识。


  好比,有许多人把国有企业和垄断简单等同起来。实际上,垄断是一种市场现象,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并没有一定的联系。西方兴旺国家的市场中,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同样会形成垄断。这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不绝完善加以解决。又如,有的人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立起来,并简单归结为此消彼长的关系。事实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配合生长,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社会主义效劳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两者是平等竞争的关系,而不是“你退我进”的关系。


  已往国企所取得的成绩,靠的是革新。今后国企实现更好的生长,还要靠革新。深入剖析这几年有关国有企业革新的争议和讨论,追根溯源,照旧由国企革新不到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特别是垄断性行业革新进展缓慢,以及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而引发的。应当看到,国企革新没有终点,今后还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目标政策和事情安排,始终坚持国有企业革新的偏向不摆荡,综合运用执法、经济、行政手段,着力解决制约革新的深条理矛盾和问题。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解,优化国有经济的结构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技术和治理立异,完善国有资产治理体制,增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绝不摆荡牢固和生长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革新,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宁静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要害领域,不绝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深化国有企业革新,需要开拓立异,也需要从已往国有企业革新生长中罗致好经验、好做法。一个经验是必须不绝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革新生长历程,自己就是一次次解放思想、理论立异、积极探索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调解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接纳扩权让利、承包经营、逐步摊开市场与价格等多种方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长个体私营经济、试办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种种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竞争,使国有企业看到差别,引发革新生长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党的十五大提出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经济实施“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解,是国有企业革新的重大战略转变,使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为国有企业的连续快速生长提供了制度基础。经过革新脱困、结构调解、技术革新、增强治理、完善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等一系列积极探索,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宁静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要害领域集中,国有经济泛起出较强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职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另有一个经验是要始终坚持市场化的革新偏向。坚持市场化取向的革新,是我国经济体制革新应该始终坚持的偏向,国有企业革新也不例外。回首国有企业的革新历程,从实质上讲,就是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有效途径的历程。30多年间,国有企业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隶属,逐步生长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长、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与经营者,并在海内国际市场的猛烈竞争中生长壮大,泛起出较强活力和竞争力,要害在于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革新偏向,凭据市场经济纪律进行自主经营,通过市场竞争,逐步生长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职位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化革新中,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更是从体制和机制上强化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职位,增强其市场化运作的适应力和自觉性。

         (本文章摘自5月30日《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TOP
网站地图